混凝土箱梁水化热场分析与3层浇筑优化评价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90KB PDF 举报
"混凝土箱梁层水化热场时程分析与评价模型 (2012年)" 这篇2012年的科研论文主要关注的是混凝土箱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早期开裂问题,尤其是墩顶块的水化热效应。研究人员王翠娟、贺拴海和张岗基于最小目标原理构建了一种混凝土箱梁水化热评价模型,以解决这一问题。该模型旨在评估和优化混凝土箱梁的浇筑方式,以降低因水化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和可能导致的结构裂缝。 论文中提到的水化绝热温升模型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基础。在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温升可能会造成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最终引发裂缝。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模拟了正常浇筑模式和三层浇筑模式下的水化热温度场。 通过ANSYS的仿真,论文得出了水化热场温度峰值和温差峰值的时程曲线,对比了两种浇筑模式下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层浇筑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混凝土的温度峰值,但对减少温差峰值的效果并不显著。这表明,在控制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方面,虽然可以通过改变浇筑策略来改善温度峰值,但还需要其他措施来减小温差,以防止开裂。 热场评价模型在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准确反映出不同浇筑方式对温度峰值和温差的影响,有助于判断哪种浇筑策略更为合理。这一模型的应用对于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量化评价和优化浇筑过程的方法,以减少因水化热引起的潜在结构损伤。 关键词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桥梁工程、混凝土箱梁、水化热和温控模型。这些关键词表明,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的材料科学,还涵盖了结构工程和热力学的交叉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分类号U448对应于交通运输工程,文献标志码A则表示这是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
2023-07-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