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C1G2中文规范:无源RFID系统操作要求详解

需积分: 18 15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5-01-01 1 收藏 1.87MB DOC 举报
本文档是对EPC C1G2标准的中文翻译和详细解读,主要关注在860MHz至960MHz频段内运行的无源反向散射、询问机讲话优先(ITF)和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具体要求。该标准涉及的系统由询问器(读出器)和标签两部分组成。 1. **范围**:文档定义了系统的适用范围,包括系统的功能和工作环境,确保设备能在特定的频谱条件下稳定运行。 2. **符合性**: - **符合声明**:明确指出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遵循EPC C1G2规范。 - **一般要求**:对于询问机和标签,分别有具体的技术要求,如询问机的信号发送精度、调制方式、数据编码等,以及标签的响应机制、数据传输顺序、状态管理等。 - **命令结构与可扩展性**:标准区分了强制命令(必须执行)、任选命令(可选执行)、专利命令(特定专利保护)和定制命令(用户自定义),体现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未来扩展性。 3. **协议要求**: - **物理层**:定义了信号的物理层面参数,如信号频率、媒体访问控制(MAC)参数等,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标签识别层**:涉及到标签如何被读取器识别,包括前同步码、帧同步等关键步骤。 - **操作程序**:详细描述了询问机与标签之间的双向通信过程,包括数据发送、接收、编码、调制、速率控制等关键环节。 4. **术语与定义**:文档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术语和定义,如符号、缩写术语以及特定技术名词,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通信机制。 5. **标签管理**:强调了标签存储器的管理,包括灭活口令、访问口令、CRC校验、协议控制位以及EPC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6. **通信流程**:涉及标签的选择、盘存、访问流程,以及标签的状态监测和槽计数器的使用,确保通信的高效和安全性。 本文档深入剖析了EPC C1G2标准在无源反向散射RFID系统中的应用,为设计者、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了关于系统性能、协议细节和操作规范的全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