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技术探析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9 12 下载量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823KB PDF 举报
"Survey of Cluster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聚类是一种数据挖掘技术,它涉及将数据集分割成相似对象的组。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较少的簇来概括数据,虽然会丢失部分细节,但能实现数据的简化。聚类通过簇对数据进行建模,这一概念在数学、统计学和数值分析的历史发展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看,聚类对应于隐藏的模式。聚类搜索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形式,即在没有预先标记或分类的情况下,系统通过自我学习寻找数据中的结构。最终形成的系统代表了一种数据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在诸如科学研究数据探索、信息检索与文本挖掘、空间数据库应用、网络分析、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营销、医学诊断、计算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聚类在统计学、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数据挖掘领域,由于面临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众多属性的挑战,聚类技术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大型数据集可能包含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记录,每条记录又可能有数百个特征。因此,有效的聚类算法必须能够处理高维度的数据,并且在效率上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聚类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划分方法和层次方法。划分方法如K-means、K-modes、K-medoids等,它们首先假设了簇的数量,然后通过迭代优化过程来找到最佳的簇中心。层次方法包括凝聚型和分裂型,如层次聚类(Agglomerative Clustering)和DIANA(Divisive Analysis),它们通过逐步合并或拆分对象来构建簇的层次结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于密度的方法,如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它能在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发现任意形状的簇。而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则利用数据的相似性矩阵构造图谱,然后通过图谱切割来形成簇。 在评估聚类质量时,常用的方法有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指数和Davies-Bouldin指数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聚类的内部紧密度和外部疏远度,从而判断聚类结果的好坏。 聚类技术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算法设计,还包括如何处理缺失值、异常值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分布式聚类算法,如Hadoop MapReduce上的Giraph和Spark上的GraphX,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它们旨在提高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聚类效率。 总结起来,"Survey of Cluster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这篇综述探讨了聚类作为数据挖掘中的关键技术,其理论基础、应用场景、方法类别及评价标准。聚类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推动着数据科学的进步,对于理解和揭示数据中的隐藏结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