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声全息技术:声压振速局部测量的声场分离与重建

PDF格式 | 739KB | 更新于2024-09-07 | 32 浏览量 | 1 下载量 举报
1 收藏
"采用声压振速局部测量的声场分离方法" 近场声全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声学分析工具,其核心在于通过在声辐射体近场内的声压数据采集,来重构和预测整个三维空间的声场分布。这项技术在声源识别、声场可视化以及噪声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在《采用声压振速局部测量的声场分离方法》这篇论文中,作者胡博、杨德森和孙玉提出了一个新的声场分离策略,特别关注于水中声源的声场处理。 传统的近场声全息技术通常只依赖于声压测量,而该论文则引入了质点振速的局部测量,以实现更精确的声场分离。这种结合声压和振速的方法能提供更多的声场信息,从而提高声场重建的准确性和分离效果。论文中,作者推导出了基于单全息面局部测量的声场分离技术的重建公式,这一公式允许通过一次测量完成声场的分离和重建,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 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作者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在水中声源辐射声场的噪声源识别和定位中表现出显著优势,提高了噪声源的辨识精度和定位准确性。这在水下环境中的噪声控制、声纳探测以及水下设备的噪声性能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如“近场声全息”、“振速”和“局部”揭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场声全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内获取全面的声学信息成为可能,而振速的引入增强了声场分析的维度,局部测量则意味着可以在不大的测量区域内获取足够的数据来重构整个声场。 论文的基金支持来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这些资金支持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作者胡博作为副教授,专注于水下噪声与减振降噪的研究,他的工作对水声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声场分离方法,通过集成声压和振速的局部测量,实现了声场的高效分离和重建,对于提升水中声源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大贡献。这种方法的实施和推广有望进一步推动水下声学领域的科技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