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容器集群演进:从OpenStack到Docker的探索

0 下载量 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581KB PDF 举报
"京东容器集群建设之路" 京东的容器集群建设始于2013年初,当时京东商城决定在研发布局中引入虚拟化技术,以解决物理机时代存在的诸多痛点。在物理机环境下,应用上线时间长,平均需等待一周,且由于缺乏隔离,应用混部比例较低,每台物理机上的不同应用Tomcat实例平均不超过9个。面对这些挑战,京东开始规划虚拟化平台项目。 初期,京东选择了OpenStack作为切入点,因为当时OpenStack是热门技术,吸引了大量人才。尽管京东拥有强大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他们在6个月内组建了一支14人的研发团队,并快速掌握了OpenStack的核心技术。然而,当尝试将一个对延迟要求严格的0级系统部署到OpenStack上的虚拟机(VM)时,遇到了性能瓶颈,最佳性能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40ms以内,而物理机则能稳定保持在这个水平。这给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14年,京东的研发首席架构师刘海锋接手虚拟化团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规划。这时,Docker进入了京东的视线,虽然当时的Docker功能还很有限,但其镜像管理和cgroup操作已经显示出了潜力。经过改造,部分请求的延迟降至40ms以内,这让团队看到了希望。 然而,如何管理大量的Docker容器实例成为新的问题。在2014年秋季,Kubernetes(k8s)、Swarm等现代容器编排系统尚未出现,团队需要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在2013年至2014年的推广过程中,京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为后续的容器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不仅探索了虚拟化与容器化的技术边界,也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决心和能力。从OpenStack到Docker,再到容器编排系统的自主研发或选择,京东在容器集群建设之路上不断尝试、迭代,逐步构建了一个能够支撑大规模业务的高效、灵活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一历程充分体现了京东在IT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