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矿区超长煤巷锚杆支护顶板稳定性动态分类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02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研究了锚杆支护在神东矿区超长煤巷顶板稳定性方面的动态分类问题,提出了六项关键分类指标,并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高准确性。" 文章详细探讨了锚杆支护在超长煤巷中的应用及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神东矿区因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包括煤巷长度过长、巷道断面大、顶板岩层结构复杂以及广泛应用锚杆支护技术,使得顶板稳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安全课题。研究者们基于围岩稳定性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量化原则,对影响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们确定了六个关键分类指标,包括单层厚岩层离顶板表面的距离L、单层厚岩层的抗压强度σc、单层厚岩层的厚度D、巷道的跨度B、巷道的埋深H以及采动影响指标N。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煤巷顶板的动态变化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顶板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预测和分类任务的算法,它能学习和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经过验证,该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了95%,显示出极高的预测效能。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实际的矿井环境中,其分类结果与现场观察到的情况高度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该研究还得到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这表明了锚杆支护技术在煤矿安全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者朱永建和冯涛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工作为未来类似条件下的矿井顶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通过对神东矿区超长煤巷顶板稳定性进行动态分类,不仅提升了锚杆支护的效率,也保障了矿井的安全运营,为其他类似矿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通过科学的分类指标和精确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及时预测和应对顶板可能的不稳定状况,从而降低事故风险,确保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