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机制:解决数据库并发丢失修改问题详解

需积分: 13 0 下载量 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854KB PPT 举报
在数据库原理的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使用封锁机制来解决丢失修改问题。在并发控制中,当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如丢失修改。丢失修改发生在事务T1正在修改数据A,而另一个事务T2尝试读取并修改同一数据A时,如果T2在T1未完成更新前也获取了对A的锁,那么T2读到的数据是旧的,之后根据该旧值进行操作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不包含T1的更新。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采用封锁技术来管理并发访问。封锁机制的基本流程如下: 1. **事务T1的执行过程**: - T1首先对数据A加X锁,确保独占访问。 - 当T2尝试对A加锁时,由于T1已经持有锁,T2被阻塞。 - T1完成更新(例如,A←A-1),然后提交事务,解锁A。 - 这时,T2才获得锁并读取到T1更新后的值15。 2. **T2的执行过程**: - T2读取到A的新值15,并按此值运算。 - T2修改A(例如,A=14),然后试图提交,但可能因T1的锁还存在而等待。 - 当T1解锁后,T2才能完成其事务。 通过这种方式,封锁机制确保了事务的原子性,即事务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回滚,从而避免了丢失T1的更新。然而,封锁机制也可能导致活锁和死锁的问题,即事务相互等待对方释放锁而无法继续,这需要并发控制机制设计适当的解决策略,比如超时机制或优先级排序。 并发控制是衡量DBMS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通过调度事务的执行顺序,保证事务的隔离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在并发控制技术中,有三种主要的并发执行方式:串行执行、交叉并发和同时并发。不同的并发方式各有优缺点,但实际应用中,通常以单处理机系统为基础,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操作问题,如丢失修改、脏读、不可重复读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封锁、时间戳、两阶段提交等技术,以维护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多用户和网络环境下,理解和掌握这些并发控制机制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