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笔记4:神经机器翻译与数据预处理
1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74KB PDF 举报
"这篇笔记主要关注深度学习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神经网络进行机器翻译的预处理、分词、字典构建以及数据集的处理。"
在机器学习领域,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机器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将文本从一种语言自动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是一种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不同,NMT模型通常采用编码器-解码器架构,能够捕获上下文信息,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其中,输出序列的长度可能不同于输入序列的长度,这是由于不同语言间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差异。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代码中定义了一个`preprocess_raw`函数,该函数用于清洗原始文本。这个函数将文本中的特定字符替换为空格,例如`\u202f`(不间断空白符)和`\xa0`(latin1扩展字符),并将文本转换为小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无用的字符并统一文本格式,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接着,进行了分词操作。代码中遍历了文本,将每行分割成多个由空格分隔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分别存储到`source`和`target`列表中。这里的`source`和`target`分别代表输入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句子。这个步骤是为了解构文本,使其可以被模型处理。
为了构建词汇表,定义了`build_vocab`函数,它接收一个单词列表,根据最小频率(min_freq)去除不常见的词汇,并添加特殊标记如开始(BOS)和结束(EOS)符号。这有助于模型理解句子的边界。
加载数据集时,我们使用`pad`函数对句子进行填充,确保所有序列的长度一致,以便于模型处理。此外,`build_array`函数将文本转换为整数序列,这是深度学习模型所需的输入形式。如果`is_source`为False,还会在序列前后添加BOS和EOS标识符,以指示序列的开始和结束。
总结来说,这篇笔记介绍了深度学习在机器翻译中的基本流程,包括预处理、分词、构建词汇表以及数据集的准备。这些步骤对于搭建一个有效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至关重要。在实践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比如模型的选择、训练策略以及评估指标,以优化翻译质量和效率。
2020-12-25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10-03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weixin_38622227
- 粉丝: 4
- 资源: 936
最新资源
- 俄罗斯RTSD数据集实现交通标志实时检测
- 易语言开发的文件批量改名工具使用Ex_Dui美化界面
- 爱心援助动态网页教程:前端开发实战指南
- 复旦微电子数字电路课件4章同步时序电路详解
- Dylan Manley的编程投资组合登录页面设计介绍
- Python实现H3K4me3与H3K27ac表观遗传标记域长度分析
- 易语言开源播放器项目:简易界面与强大的音频支持
- 介绍rxtx2.2全系统环境下的Java版本使用
- ZStack-CC2530 半开源协议栈使用与安装指南
- 易语言实现的八斗平台与淘宝评论采集软件开发
- Christiano响应式网站项目设计与技术特点
- QT图形框架中QGraphicRectItem的插入与缩放技术
- 组合逻辑电路深入解析与习题教程
- Vue+ECharts实现中国地图3D展示与交互功能
- MiSTer_MAME_SCRIPTS:自动下载MAME与HBMAME脚本指南
- 前端技术精髓:构建响应式盆栽展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