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笔记4:神经机器翻译与数据预处理
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74KB PDF 举报
"这篇笔记主要关注深度学习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神经网络进行机器翻译的预处理、分词、字典构建以及数据集的处理。"
在机器学习领域,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机器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将文本从一种语言自动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是一种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不同,NMT模型通常采用编码器-解码器架构,能够捕获上下文信息,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其中,输出序列的长度可能不同于输入序列的长度,这是由于不同语言间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差异。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代码中定义了一个`preprocess_raw`函数,该函数用于清洗原始文本。这个函数将文本中的特定字符替换为空格,例如`\u202f`(不间断空白符)和`\xa0`(latin1扩展字符),并将文本转换为小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无用的字符并统一文本格式,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接着,进行了分词操作。代码中遍历了文本,将每行分割成多个由空格分隔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分别存储到`source`和`target`列表中。这里的`source`和`target`分别代表输入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句子。这个步骤是为了解构文本,使其可以被模型处理。
为了构建词汇表,定义了`build_vocab`函数,它接收一个单词列表,根据最小频率(min_freq)去除不常见的词汇,并添加特殊标记如开始(BOS)和结束(EOS)符号。这有助于模型理解句子的边界。
加载数据集时,我们使用`pad`函数对句子进行填充,确保所有序列的长度一致,以便于模型处理。此外,`build_array`函数将文本转换为整数序列,这是深度学习模型所需的输入形式。如果`is_source`为False,还会在序列前后添加BOS和EOS标识符,以指示序列的开始和结束。
总结来说,这篇笔记介绍了深度学习在机器翻译中的基本流程,包括预处理、分词、构建词汇表以及数据集的准备。这些步骤对于搭建一个有效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至关重要。在实践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比如模型的选择、训练策略以及评估指标,以优化翻译质量和效率。
2020-12-25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10-03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2021-01-06 上传
weixin_38622227
- 粉丝: 4
- 资源: 936
最新资源
- SSM动力电池数据管理系统源码及数据库详解
- R语言桑基图绘制与SCI图输入文件代码分析
- Linux下Sakagari Hurricane翻译工作:cpktools的使用教程
- prettybench: 让 Go 基准测试结果更易读
- Python官方文档查询库,提升开发效率与时间节约
- 基于Django的Python就业系统毕设源码
- 高并发下的SpringBoot与Nginx+Redis会话共享解决方案
- 构建问答游戏:Node.js与Express.js实战教程
- MATLAB在旅行商问题中的应用与优化方法研究
- OMAPL138 DSP平台UPP接口编程实践
- 杰克逊维尔非营利地基工程的VMS项目介绍
- 宠物猫企业网站模板PHP源码下载
- 52简易计算器源码解析与下载指南
- 探索Node.js v6.2.1 - 事件驱动的高性能Web服务器环境
- 找回WinSCP密码的神器:winscppasswd工具介绍
- xctools:解析Xcode命令行工具输出的Ruby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