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模板定义与处理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3.81MB PPT 举报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涉及到非监督和监督两种方法,主要包括定义分类模板、初始分类、专题判别、分类后处理、色彩重定义以及栅格矢量转换等步骤。在非监督分类中,初始分类后需要进行聚类统计、过滤分析、去除分析和分类重编码等操作。在监督分类中,定义分类模板和评价分类模板是关键步骤。"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是遥感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用于将遥感图像上的像素根据其光谱特性进行归类,以提取地物信息。分类过程分为非监督和监督两类。 非监督分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分类**:通过算法(如ISODATA)将图像像素自动聚类成若干个类别,生成初步的分类结果。 2. **专题判别**:编辑类别颜色和名称,以便于识别和理解。 3. **分类后处理**: - **聚类统计**:改善类别分布,减少噪声,例如使用`gisanalysis>clump`进行聚类。 - **过滤分析**(Sieve):删除过小的图斑,避免过多的噪声点。 - **去除分析**(Eliminate):去除不符合实际的地物图斑,保持类别的一致性。 - **分类重编码**(Recode):对分类结果进行重新编码,以合并或修改类别。 4. **色彩重定义**:根据需要调整图像的颜色方案,以提高视觉效果。 5. **栅格矢量转换**:将分类后的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便于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和制图。 监督分类则涉及以下过程: 1. **定义分类模板**:使用AOI工具绘制多边形,通过Signature Editor创建和编辑分类模板。 2. **评价分类模板**:确保模板准确反映了地物的光谱特征。 3. **进行监督分类**:基于定义的模板,通过特定算法(如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 4. **评价分类精度**:评估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可能需要进行混淆矩阵分析或Kappa系数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分类数目应适当,通常会设置为最终分类数的2倍以上,以保证有足够的灵活性。同时,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参数的选择,如聚类统计时邻域的选择,以及去除分析和过滤分析中的最小图斑大小设定,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分类结果的质量和实用性。在进行分类重编码时,需要考虑类别合并的实际意义,以保持分类的地理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