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八大垃圾分类运作模式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120KB DOCX 举报
“国内8种垃圾分类的运作方式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垃圾分类与处理方面采取的八种不同运营模式,旨在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环境效益。以下是每种模式的详解: 1. 垃圾处置企业向前端延伸模式: 这种模式中,后端的垃圾焚烧企业扩展业务到垃圾收集和运输环节。企业如中国天楹,利用其在垃圾处置方面的专业能力,对各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提高了整体效率。 2. 环卫企业向后端延伸模式: 环卫企业如北京京环集团、杭州环卫集团等,将业务扩展至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现有的人力和设施,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协同效应。 3. 环卫一体化模式: 这种模式下,一个运营主体负责垃圾分类、环卫、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等全部流程。政府通过PPP项目购买服务,实现生活垃圾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如珠海惜福公司和北京环卫的成都崇州项目。 4. 再生资源企业跨界转型模式: 再生资源企业如贵阳高远公司,通过布局回收网络和后端加工链,实现从传统业务向环境服务的转型,强化了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5. 互联网企业市场化运营模式: 互联网企业如山东的点点回收和成都奥北环保,运用智能技术如回收机和二维码回收袋,进行市场化运营,形成规模化的可回收物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6. 政府主导打造样板模式: 政府在试点阶段全面介入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选择主体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广州越秀区、上海松江区等地的实践显示,这种方式能快速启动垃圾分类项目,并吸引多元化的企业参与,如苏州伏泰和浙江联运。 7. 分布式处理模式: 在前端实现干湿垃圾分类,中端与环卫网络融合,利用城市中的垃圾压缩房和中转站进行改造,处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实现小型化、分散式的垃圾处理,减少了集中处理的压力。 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阶段,反映了中国在垃圾分类和处理领域的创新和探索,旨在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3-06-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