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总线协议编程:I2C C语言实现

需积分: 10 6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收藏 546KB DOC 举报
"这篇资源包含了三种单片机总线协议的C语言编程示例,主要聚焦于I2C协议,并提供了起始、终止条件及主机应答与无应答的函数实现,还有写一个字节的功能函数。" 在单片机编程中,总线协议是通信的基础,它定义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规则。本资源主要讨论了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协议,这是一种由Philips(现NXP)公司开发的双线式同步串行接口,常用于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等之间的通信。 I2C协议的核心特点包括: 1. 双线通信:仅需两条线(SCL时钟线和SDA数据线)即可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2. 主从架构:有一个主设备控制总线时序,多个从设备响应。 3. 数据传输:数据通过时钟同步,每次传输一个比特,数据线状态在时钟上升沿发生变化,在下降沿被采样。 4. 起止条件:起始条件为SCL高电平时SDA由高到低,终止条件为SCL高电平时SDA由低到高。 代码中提供的函数如下: - `start()`:创建I2C起始条件,即SCL为高时SDA下降,然后延迟一段时间确保信号稳定。 - `stop(void)`:创建I2C终止条件,SCL为高时SDA上升,延迟后结束传输。 - `mack(void)`:主机发送应答,SDA在SCL高时由低到高,表示接收成功。 - `mnack(void)`:主机不发送应答,SDA在SCL高时保持高电平,表示接收失败或未准备好。 - `write1byte(uchardate)`:写入一个字节数据,逐位移位并根据数据位设置SDA,每个数据位传输后都会经历一个时钟周期。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函数可以作为库的一部分,帮助开发者便捷地控制I2C总线上的设备。例如,通过调用`start()`开始通信,然后写入设备地址和命令,接着写入数据,最后用`stop()`结束通信。每个步骤都需要注意正确设置SCL和SDA的状态,以及适当的延时,以确保数据正确传输。 此外,其他两种未在代码中展示的单片机总线协议可能包括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它们也是常见的单片机通信方式。SPI是全双工同步串行通信,而UART则是异步串行通信,两者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总线协议的编程技巧对于进行单片机系统设计和嵌入式开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