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讲解:从源程序到目标代码的转换

需积分: 44 1 下载量 1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6.83MB PPT 举报
“一般来说-编译原理龙书教材课件” 这篇资料主要涉及的是编译原理这一核心的计算机科学主题,基于《编译原理》(通常被称为“龙书”)这本经典教材的相关内容。编译原理是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目标代码的学科。课程由辛明影教授,他在计算机软件基础教研室工作,而助课教师包括洪晓鹏和单丽丽。 课程的目的是介绍设计和构建编译程序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从源代码到可执行程序的转化过程。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至少两门高级编程语言、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八大章节,分别是: 1. 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介绍编译器的整体架构和组成部分。 2. 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讲解如何描述和处理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特性。 3. 词法分析器:解析源代码中的词汇单元,将其转化为符号表供后续阶段使用。 4. 语法分析技术:运用上下文无关文法等工具解析源代码的结构。 5. 语法制导翻译的主要概念及中间代码:探讨如何生成中间代码,便于后续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6. 程序运行时的存储分配问题:讨论变量的内存管理和生命周期。 7. 代码优化:提高生成目标代码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存储需求。 8. 目标代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指令集。 教学设计采用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强调问题驱动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来扩展课堂学习,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以确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机制,并具备编写编译器组件的能力。 编译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如词法分析负责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检查句子结构,语义分析确保源代码的逻辑正确性,而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则关注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会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能了解如何实现这些原理,从而为计算机系统的底层运作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