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基础名词详解与应用实例

需积分: 16 5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4 收藏 34KB DOC 举报
《遥感原理》是一门研究从遥远距离通过感知电磁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学科。这份模拟试题涵盖了遥感原理中的多个核心概念和技能,旨在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名词解释部分: 1. **多波段遥感**:指的是遥感技术中使用的传感器能够获取多个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地物特征和环境条件。 2. **维恩位移定律**:物理学中的光学定律,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黑体辐射强度峰值向短波长方向移动,这对于理解地表温度遥感至关重要。 3. **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小粒子对光的散射,光波波长不变;后者是大粒子散射,光波波长被随机改变,常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散射效应。 4. **大气窗口**:指地球大气层允许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穿透并到达地面的部分,对遥感数据的获取有重要影响。 5. **多源信息复合**:融合来自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信息,如遥感、GIS等,提高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6.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前者指图像中像素大小对应的实地尺寸,后者指区分不同光谱特征的能力。 7. **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遥感图像中的不规则性,通过数学模型校正以提高数据质量。 8. **平滑与锐化**:图像处理技术,平滑用于减少噪声,锐化则增强细节,提升图像清晰度。 9. **多光谱变换**:将原始多光谱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其他形式,如ND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10. **监督分类**:一种基于已知类别信息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遥感图像中的自动分类。 二、填空题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遥感卫星特点、影像类型比较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 - 中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发射时间及特点。 - 不同遥感卫星的轨道类型、覆盖范围和分辨率。 - 热红外影像的阴影类型及其区别。 - TM影像与MSS图像的改进之处。 - 遥感图像解译系统的组成部分。 - GPS在3S技术中的应用及探测元件类型。 - 固体自扫描成像技术的介绍。 三、问答题涵盖了微波遥感的特点、影像变形原因、遥感影像地图的优势、遥感分类中的问题以及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过程。 四、论述题要求考生阐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步骤,以及计算机解译的技术发展趋势。 这份试题全面考察了考生对遥感原理的理解,包括理论概念、技术应用、历史发展以及图像处理等方面,对于准备考研或深入研究遥感的考生来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