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区块煤层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及增产措施

1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18MB PDF 举报
"柳林区块煤层气井生产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柳林区块煤层气井的生产动态以及影响其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该区域内50多口井的排采动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几个关键的发现和建议。 首先,柳林区块的煤层气井主要表现为中低产井,即产量相对较低。这些井在初期阶段能快速见到气产量,但随着开采的进行,产气量显著下降,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可能与煤层气井的自然衰减特性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地质和工程因素导致的。 其次,对比不同类型的井,水平井表现出了优于垂直井和丛式井的生产性能,其产气量更为稳定且较高。这可能得益于水平井更广泛的接触煤层面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取煤层气。 进一步的地质分析表明,煤层厚度和水文条件是决定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产能的重要地质参数。煤层越厚,储存的气体越多,产能通常也就越大。而水文条件,如地下水的存在和流动,会影响煤层气的释放和开采效率。 然而,区内煤储层的敏感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煤层对压裂等工程操作的反应敏感,可能导致储层损害,从而影响井的产量。大规模的压裂作业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压裂技术和规模。 为了提高产气量,文章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增产参数指标:加砂量应大于35立方米,施工液量应大于400立方米,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打开和支撑煤层裂缝。在排采初期,应控制液面下降速度在2到10米/天,以利于气体的释放。产气后的套压应维持在0.1到0.3兆帕,以保持井筒压力平衡,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关井次数,确保停排采时间不超过20天,以避免中断气流。 柳林区块煤层气井的生产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精细的井下作业设计和科学的生产管理策略,有望改善井的生产性能并提高整体的煤层气产量。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指导该区块的煤层气开发和增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