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白钨矿的制备、荧光特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0 下载量 1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785KB PDF 举报
纳米白钨矿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是一篇重要的首发论文,由曹林、曹丽等人合作完成,他们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团队采用Pechini方法成功制备出掺杂Eu的白钨矿纳米材料,这些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大约在30-50纳米,显示出精细的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纳米颗粒的形态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表征。 论文重点探讨了白钨矿纳米材料的光谱特性,与传统白钨矿体相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展现出不同的发光性质。通过荧光光谱仪的分析,研究人员揭示了发光性质与晶体格位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一特性在原子像和模拟像中直观地展示了白钨矿晶体中原子的排列位置。这种方法对于理解纳米材料的内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物抗癌作用方面,研究者使用MTT法测试了纳米白钨矿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其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这表明纳米白钨矿的抑瘤活性与其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白钨矿早于1896年就被发现并用于X射线发光材料,但关于掺杂Eu3+的白钨矿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在此之前尚无充分报道。该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纳米白钨矿在生物标记和其他潜在应用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实验部分,作者详细描述了样品的制备过程,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在90℃水浴中加入适量的Ca(NO3)2和其它成分,成功地制备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纳米白钨矿。这项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升了白钨矿的发光性能,还揭示了其潜在的医疗应用价值,为未来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