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壁毛竹不同部位结构性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0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96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的结构性成分含量特征,由方楷、陈尚钘等学者合作完成,他们采用了范氏洗涤法对竹叶、竹枝和竹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厚壁毛竹在不同生长阶段和部位的成分变化规律,以支持其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首先,研究发现竹叶中纤维素含量较低,为0.2771±0.0582g/g-1,而半纤维素含量稍高,为0.3802±0.0576g/g-1,这表明竹叶的细胞壁结构可能含有较高的半纤维素,有助于保持其柔韧性和可塑性。相比之下,竹枝和竹秆中的纤维素含量则明显高于半纤维素,反映了这些部位更为坚硬,更适合作为建筑或工业原料。 在不同部位的对比中,竹秆中部的结构性成分含量最高,依次是基部、梢部,然后是竹枝,而竹叶的含量最低。这种差异性体现了厚壁毛竹内部结构的有序变化,可能与生长过程中的物质积累和分配有关。 通过方差分析,研究者发现不同部位之间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总和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F>F0.01,P<0.01),表明这些成分的分布对竹材特性有显著影响。而在不同生长时间的比较中,尽管总体趋势较为稳定,但木质素含量显示出显著的时间效应(F=4.777,P=0.012),暗示着成熟度可能影响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优化。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厚壁毛竹的生长特性和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指导竹材加工和利用策略,还可以为生物质材料科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资助项目,包括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以及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资金支持对科研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深入剖析了厚壁毛竹的结构性成分含量特征,为竹材科学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关键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