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动词名物化的韵律机制
需积分: 3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169KB PDF 举报
"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名物化形态的韵律要求"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动词名物化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动词转化为名词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韵律结构的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双音节动词的形式上。动词名物化的韵律要求是指在特定的韵律环境中,动词可以转变为具有名词性质的形式,以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
本文作者王丽娟基于汉语韵律语法的研究,探讨了动词名物化的具体表现。她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即"双音节是动词移向名词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通过对比分析如"出书"、"出版书籍"、"书籍的出版"和"*书籍的出"等实例,揭示了单双音节动词在性质上的差异和对立现象。这些例子表明,动词是否能够进行名物化,以及名物化后的新词形式,往往与双音节的韵律模块紧密相关。
作者提出,双音节模块是动词发生性质转变的关键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动词可以形成固有式的名物化形式,即它们不再仅表示动作,而是成为了表示事物的名词。例如,"出书"中的"出"不仅表示出版的动作,还可以作为名词表示出版物。这种由韵律驱动的名物化过程,与传统语言学中所说的"形态变化"有着本质的相似性,也就是说,韵律在汉语中扮演着类似形态手段的角色。
进一步的,王丽娟指出,韵律在汉语中的这种作用,扩展了我们对汉语形态的认识。通常,形态变化被认为是屈折语言的特征,但在汉语这样的分析语中,韵律规律同样能够实现词汇意义的变化,形成新的词汇形式。这为理解汉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汉语、动词、名物化、形态、韵律
中图分类号:H146.3(表示该文章属于汉语语言学范畴)
文献标识码:A(表示文章为一般学术论文)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50-05(文章的唯一标识)
收稿日期:2013-07-20(文章接收的时间)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项目(11JBB007)资助(文章的研究资金来源)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2年生,山西平遥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韵律构词学、韵律句法学。(作者的信息)
这篇研究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动词名物化这一语言现象,并强调了韵律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深化理解和教学现代汉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021-10-07 上传
2021-12-26 上传
2021-12-12 上传
weixin_38651812
- 粉丝: 3
- 资源: 935
最新资源
- Android圆角进度条控件的设计与应用
- mui框架实现带侧边栏的响应式布局
- Android仿知乎横线直线进度条实现教程
- SSM选课系统实现:Spring+SpringMVC+MyBatis源码剖析
- 使用JavaScript开发的流星待办事项应用
- Google Code Jam 2015竞赛回顾与Java编程实践
- Angular 2与NW.js集成:通过Webpack和Gulp构建环境详解
- OneDayTripPlanner:数字化城市旅游活动规划助手
- TinySTM 轻量级原子操作库的详细介绍与安装指南
- 模拟PHP序列化:JavaScript实现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技术
- ***进销存系统全面功能介绍与开发指南
- 掌握Clojure命名空间的正确重新加载技巧
- 免费获取VMD模态分解Matlab源代码与案例数据
- BuglyEasyToUnity最新更新优化:简化Unity开发者接入流程
- Android学生俱乐部项目任务2解析与实践
- 掌握Elixir语言构建高效分布式网络爬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