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实现的核磁共振数字正交发射机设计

需积分: 15 9 下载量 12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599KB PDF 举报
"基于FPGA的核磁共振数字化发射机,设计技术利用FPGA的内嵌块RAM和逻辑资源,结合ARM7等嵌入式通讯系统实现高速调制,能够灵活控制脉冲的频率、相位和幅度,精确设定脉冲间隔时间。采用DDS芯片实现正交射频信号发射。关键词包括核磁共振、发射机、直接数字合成、FPGA。"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数字化发射机设计,该设计利用了FPGA的内置块RAM和丰富的逻辑资源,以实现高效能的NMR射频源。发射机的核心在于高速调制功能,它能够灵活地调整脉冲的频率、相位和幅度,这对NMR实验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核自旋的能级激发。此外,设计还能精确控制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这对于执行复杂的脉冲序列实验极其关键。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 Digital Synthesis, DDS)技术在该发射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DS通过累加高频信号的相位差生成指定的低频信号,这种技术使得频率、相位和幅度的快速切换成为可能。文中提及的AD9954是一款DDS芯片,常用于高性能的频率合成应用中。FPGA对两片AD9954的同步控制确保了正交射频信号的发射,这是NMR实验中实现精细信号控制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核磁共振技术中,射频源的性能直接影响实验的灵敏度、实时性以及数据处理的便捷性。采用脉冲而非连续波作为射频源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信号累加提高灵敏度,同时能快速实时地研究动态过程。此外,各种脉冲序列的灵活应用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实验,且数学滤波过程更加简便。 文章还提到了该设计背后的一些科学背景,包括NMR谱仪的基本组成如磁体系统、探头、接收系统等。射频源在NMR波谱仪中的作用是激发核自旋的能级跃迁,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精度和效率。作者们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 基于FPGA的NMR数字化发射机设计展示了电子技术在精密科学仪器中的应用,为核磁共振实验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工具,推动了NMR技术的发展。这种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控制精度,以及开发新的NMR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