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交网络的结构分析与社区演变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3MB PDF 举报
"基于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篇探讨在互联网发展和社交网站流行背景下,利用大规模数据集如DBLP和Facebook来研究社会网络的论文。作者窦炳琳、李澍淞和张世永来自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他们通过构建网络并采用角色连接轮廓方法,对这些网络进行了结构上的划分,发现它们倾向于外围串类型,即网络的分布呈现出无标度(scale-free)特性。 文章深入研究了社会网络的统计性质,如无标度分布(幂律分布),它意味着网络中的节点连接程度不均匀,少数节点拥有大量连接,而大多数节点连接较少;还有稠化定律,描述了网络中的节点密度随节点数量增加而增长的现象;以及直径缩减,即网络的最长路径长度随节点数减少而缩短。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社会网络的基本组织原则。 论文还揭示了社会网络内部的结构特征,例如存在一个紧密连接且直径较小的核心结构,这可能是信息传播或影响力扩散的关键区域。同时,规模中等的社区主要表现为星型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理解社区间的互动模式有重要意义。 作者们运用事件框架来研究社区结构的动态演化,发现社区间的融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间直接连接节点所构成的网络的聚类系数,即节点间的紧密联系程度。聚类系数高,表示社区间的互动频繁,融合可能性大。相反,当一个社区的聚类系数降低时,可能预示着社区的分裂倾向。 这篇论文不仅提供了社会网络分析的新视角,还为理解和预测网络行为、社区形成和演变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关键词包括复杂网络、网络分类、网络性质、社区进化和社会网络,这些都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对于信息技术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