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3位数码管电子钟计时与显示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928KB DOC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针对51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用于实现一个使用3位数码管的电子钟功能。该程序采用软件循环计时的方式,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定时器的控制、时间处理函数、显示函数以及键盘扫描功能。 首先,程序定义了一个`dispcode`数组,用于存储7段共阴极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例如10、11和12时对应的数字形状。通过`uchar`类型声明变量`seconde`、`minite`和`hour`分别表示当前的秒、分和小时,同时定义了两个特殊引脚`P2_0`和`P2_1`用于调整小时和分钟的显示。 延时子程序`delay()`是一个关键部分,使用嵌套循环实现,通过调整循环次数来达到大约1/100秒的延时精度。这对于保持电子钟的时间更新稳定至关重要,因为单片机的CPU频率为12MHz。 `time_pro()`函数负责时间的逻辑处理,每秒递增`seconde`,当秒数达到60时,将秒数重置并递增`minite`。同样地,当分钟满60时,会重置分钟并将`hour`递增。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时钟使用12小时制,所以当`hour`等于13时,其实代表的是1点,程序会将其自动调整回1。 `display()`函数是核心显示逻辑,通过修改P0和P1寄存器的值,根据`dispcode`数组和当前的小时、分钟数据,组合出相应的数码管显示字符。例如,当`hour`为1时,会将P1设置为`dispcode[hour] | 0X80`,这使得数码管显示1的正确形状。 最后,程序还包括`keyscan()`函数,虽然在提供的代码片段中并未具体实现,但可以推测这是一个用于接收用户按键输入,以便控制时钟或进行其他交互的函数。 这份C语言程序提供了一种简单且直观的方法,利用51单片机和数码管来创建一个基本的电子钟,展示了如何使用C语言编程技巧和硬件接口进行时间管理与显示。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例子了解单片机编程、定时器的应用、数据驱动数码管显示以及基本的用户输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