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认知图驱动的机器人情感识别与响应模型综述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7 收藏 233KB DOCX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模糊认知图的机器人情感响应模型",这是一个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人机交互的背景下,情感计算的实现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人机关系的亲密度至关重要。该模型旨在解决如何使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人类的情感,以实现更自然、生动的人机交互。 首先,引言部分强调了情感在人类社会交互中的核心地位,人们期望机器人也能具备类似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出现,使得机器人能够通过情感识别、理解、生成和表达,来适应用户的感情变化,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设计出既能识别用户情感又能表达恰当情感的机器人,这涉及到情感计算的多个子领域,如情感计算方法、情感识别技术、情感响应策略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情感计算方法方面,文献[2]利用知识表示技术,通过实数编码来处理情绪参数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试图减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文献[3]提出了GCRs模型,它基于唤醒价态情感空间和有限状态机,降低了机器人对情感刺激的依赖性,提升了其情感理解的灵活性。 在情感识别领域,文本情感分析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献[4]和[5]分别采用文本分类和深度学习方法,对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前者通过Plutchik情感模型将情感划分为八类,后者则提高了短文本情感识别的准确性。此外,语音情感识别也有新进展,如[6]提出的可拒绝方法,通过捕捉情感、韵律等要素间的关联,提高了识别精度。 在情感响应层面,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模型,如[7]的时序感知模型,能够结合用户的情感信息进行商品推荐,反映出用户的真实喜好;而[8]的ACO情感模型则利用蚁群算法优化情感状态,通过动态调整反应强度来寻找最佳情感表达。文献[9]的MECS系统致力于生成连贯的情感反应,通过选择最相似的情感来回应用户。 最后,情感表达方面,多模态技术和上下文信息的应用成为热点。文献[10]提出的多模态注意力机制被用于条件变分自动编码器,实现了在对话生成任务中对情感的精确控制,这表明融合视觉、听觉等多种信息有助于机器人更自然地表达情感。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机器人情感响应模型是一个综合运用认知科学、机器学习和多模态技术的复杂系统,它在提升人机交互质量的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