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自适应补偿器增强的飞行器姿态角鲁棒控制
PDF格式 | 2MB |
更新于2024-08-30
| 127 浏览量 | 举报
"基于鲁棒特征结构配置的飞行器姿态角控制"
本文主要探讨了飞行器姿态角控制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传统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在处理系统不确定性时鲁棒性不足的挑战。作者提出了一种结合$L_{1}$自适应补偿器的鲁棒特征结构配置方法,旨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特征结构配置是一种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它通过调整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优化系统的动态特性。在飞行器控制中,特征结构配置通常用来确保系统响应快速、稳定,并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等。然而,传统的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对系统模型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当存在不确定性或外部干扰时,其鲁棒性较差。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该文引入了$L_{1}$自适应补偿器。$L_{1}$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L_{1}$范数来限制控制器增益,从而实现对不确定性的鲁棒抑制。在飞行器姿态角控制中,$L_{1}$自适应补偿器被用来抵消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如参数摄动、外界干扰等。
论文详细描述了如何将总控制器分为两个部分:特征结构配置控制器和$L_{1}$自适应补偿器。特征结构配置控制器主要负责保持系统的基本稳定性并实现预设的性能指标,而$L_{1}$自适应补偿器则实时调整其增益,以适应系统不确定性变化,增强系统的整体鲁棒性。
作者给出了这两个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并对总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将所设计的控制器应用到飞行器的姿态角控制问题上,与传统特征结构配置控制器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提出的鲁棒特征结构配置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关键词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特征结构配置(Eigenstructure Assignment)、$L_{1}$自适应补偿器、姿态角控制、飞行器以及系统的鲁棒性。这些技术是现代飞行控制领域的核心,对于确保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这篇研究为飞行器姿态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更鲁棒的解决方案,通过结合特征结构配置和$L_{1}$自适应控制,可以更好地应对系统不确定性,提高了飞行器控制的可靠性。这项工作对于飞行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实际飞行器的控制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weixin_38741540
- 粉丝: 6

最新资源
- 最新Win7 64位PS略缩图补丁CS6适用教程
- 掌握购物车功能实现的C#源码指南
- 芜湖技师学院ASP源码下载-管理便捷
- 分享Glide 3.7.0官方Jar包及完整资源
- 轻松实现多系统IP切换的NetSetMan工具
- SmallBrains打造SuperSoukoban游戏复刻版
- 自动化CAD块属性批量编辑工具免费版
- 飞鸽传书:局域网内高效文件传输解决方案
- AVR单片机原理图及PCB图的PROTEL库文件分享
- 办公三巨头:Word、Excel与PowerPoint技巧精通指南
- 网络嗅探器5.5:自动化捕获多媒体内容的工具
- C#初学者实践:自制类Windows资源管理器
- 自动化U盘文件上传至服务器方案
- MaxHelpingHand:Celeste代码mod扩展功能使用指南
- MFC绘图设计资料与ReportCreator工具应用
- 操作系统实验二:可变分区内存管理与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