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传输技术比较:MSTP、SDH+ATM、OTN、RPR分析

需积分: 13 3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41KB DOC 举报
"MSTP、SDH+ATM、OTN、RPR四种技术的比较" 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即多业务传送平台,是一种融合了传统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的新型传输系统。MSTP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三代发展,逐渐完善了对多种业务的承载能力,尤其在轨道交通通信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STP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兼容性,它能够接纳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网络体系,支持多种物理接口,如E1、T1等。此外,MSTP支持多种协议处理,包括PPP(Point-to-Point Protocol)、ML-PPP(Multi-Link PPP)、LAPS(Link Access Procedure for SDH)以及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这使得MSTP能够有效地处理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 在以太网业务方面,MSTP具备透传、二层汇聚和交换功能,能实现带宽共享、统计复用和带宽管理。VP-Ring保护机制与SDH的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相辅相成,确保网络的高可靠性。MSTP提供了接近99.99%的工作时间和小于50毫秒的保护恢复时间,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故障恢复速度。 MSTP还具备平滑升级和扩容的能力,从622M到2.5G,再到10G,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并且能与波分复用(WDM)技术结合,提供更大的带宽。同时,MSTP集成了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弹性分组环)和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以增强网络保护、带宽分配和流量控制。 RPRover SDH的引入增强了MSTP的灵活性,而MPLS则有助于确保服务质量(QoS)和解决接入带宽公平性问题。MSTP还支持虚级联和LCAS(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链路容量自动调整)机制,适应多点到多点的连接需求。 在轨道交通通信网中,MSTP简化了网络架构,提升了带宽利用率,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多个知名厂商如阿尔卡特、马可尼、ECI、朗迅、北电网络、泰乐、中兴和华为等均提供MSTP解决方案。 尽管MSTP技术有诸多优点,如技术先进、开放、标准化、强大的网络管理和组网能力,以及丰富的接口类型和升级扩容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每个MSTP设备的以太网处理板卡需要处理大量的MAC地址查询,这可能导致随着网络节点增加,性能下降。此外,MSTP在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大规模以太网服务时可能会面临挑战。 总结来说,MSTP是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它为实现综合化和一体化的通信网络提供了有效手段,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性能限制。与SDH+ATM、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和RPR等技术相比,MSTP在灵活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上都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