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研究:实测与分析

0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670KB PDF 举报
"厚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特征实测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的变形破坏特征,通过现场实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基于某矿1305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结合水文地质环境、煤层顶底板岩层结构,运用底板应变感应技术来监测底板的动态变形。同时,使用超声成像钻孔技术进一步验证了观测结果。 底板的应变感应现象在采动过程中表现出超前感应和滞后感应两种特性。超前影响范围大约为110米,这意味着在开采活动开始之前,底板就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滞后影响范围则约为44米,这反映了开采后底板的持续变形。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工作面底板的变形破坏深度大约在17到20米之间。 现场实测法在研究底板破坏深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水文地质探测孔观测、钻孔注水试验、现场原位应变感应法和声波探测法等,都是常用的有效手段。原位应变感应法已被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准确反映煤层开采前后底板的变形情况。 该矿1305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如下:工作面位于-510至-590米之间,平均标高-550米,轨道顺槽和运输顺槽长度分别为2236.60米和2176.60米,倾斜宽度223.35米,总面积492844.11平方米。3煤层采用综放开采,煤层厚度均匀,平均为8.78米,从东向西逐渐增厚。工作面的老顶主要是灰-灰白色的中硬岩层。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厚煤层开采对底板的影响,以及制定合理的开采策略和安全措施至关重要。通过掌握底板的变形破坏特征,可以预防因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同时,本研究也借鉴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如张金锁等人关于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的综述,钱鸣高对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思考,以及郭富利和杜科科等人在综放工作面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都为深入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国家青年基金项目(41102201)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948)的支持,显示了该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作者李颂奇是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专注于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期望通过这样的实证研究,为煤炭行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