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中LD3320语音识别模块读写调试及仿真分析

需积分: 45 27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702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在使用STM32平台时,针对LD3320语音识别模块进行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实验设计与调试的过程。实验的核心目标是理解SRAM的工作原理,包括存储原理、读写机制,并使用Cadence软件进行相关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首先,实验要求学生熟悉SRAM的基本结构,它由六个场效应晶体管构成,其中四个CMOS管形成两个交叉耦合的反向器来存储每个比特的信息,而另外两只晶体管作为读写位线控制开关。当存储单元的数据为10时,反向器的状态确保数据被正确锁定。 读操作的关键在于位线预充电和字线的控制,晶体管1和4在读取过程中导通,确保Q点的数据能正确读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放电过程中必须控制晶体管15M的分压,防止Q点被拉高导致数据意外改写。通过图三中的等式分析,确定了在放电阶段Q点的电位安全阈值,需要保证单元下拉比CR(充电/放电比)小于1.2,以确保读操作的正确性。 接着,文章展示了用Cadence软件设计的读操作电路原理图(图五)以及仿真结果(图六,CR=1.2)。在仿真中,观察到了位线在1us内预充电的正确行为。图六的结果显示了在设定的CR值下,读操作能够按预期进行。 在写操作中,同样遵循类似的逻辑,需要确保单元上拉比PR(驱动/拉高比)小于1.8,以维持正确的数据写入。虽然文档没有直接提供写操作的原理图或仿真结果,但可以推测这部分内容会涉及类似的分析和控制策略,以保证数据的可靠写入。 通过对比图十一(PR=0.5)和图十二(PR=2)的仿真结果,可以观察到不同上拉比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当PR为0.5和1时,波形相似,表明读写功能正常,而PR=2时未能成功写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预测。 总结来说,这个实验不仅涵盖了SRAM的基本工作原理,还深入到了硬件实现层面,通过Cadence软件进行了实际电路设计和性能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SRAM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优化电路设计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