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6 PDPC算法详解:非ISP模式下的帧内预测编码应用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200KB DOCX 举报
PDPC算法,全称为Position Dependent Intra Prediction Coding(位置决定的帧内预测编码),在H.266视频编码标准的早期讨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算法针对非ISP(Intra Sub-Partitions,帧内子分区)模式下的编码优化,旨在提升视频压缩效率。在2019年5月6日更新的VTM(Versatile Video Coding,可扩展视频编码)代码中,PDPC仅支持四种帧内预测模式:Planar(平面模式)、DC(直流模式)、Horizontal(水平模式)和Vertical(垂直模式)。 适用PDPC的条件包括: 1. **非ISP模式**:这种模式下,编码器能够利用预测信息更准确地处理帧内像素,提高编码效率。 2. **multiRefIndex==0**:不允许使用多行参考索引,意味着编码决策仅基于当前像素周围的像素,而不是考虑远处的参考帧。 对于非LMC(Loop-Motion Compensation,循环运动补偿)模式下的亮度和色度分量,PDPC的编码逻辑具体如下: - 当uiDirMode为Planar_IDX时,算法逐行进行操作,计算左邻、上邻像素的影响权重(wL、wT),然后根据这些权重对当前像素进行线性组合,最后通过Clipping操作(ClpRng)将结果限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 当uiDirMode为DC_IDX时,处理方式更加简单,仅使用左上角像素(PelTopLeft)作为参考,其余像素同样按权重计算并应用。 PDPC算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根据像素位置自适应地调整预测模式,减少了冗余编码,提高了编码效率,尤其在低复杂度场景下能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然而,其复杂度也随着预测模式的多样性而增加,因此在实际编码器实现时需要精心设计和优化。理解并应用PDPC是深入研究H.266编码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于现代视频编码系统的高效性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