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基础:信源速率失真函数与熵编码详解

需积分: 39 13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2.8MB PDF 举报
《应用信息论基础》是一本由朱雪龙编著的清华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系列教材,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信息类专业研究生,以及科技人员提供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该书的核心章节聚焦于信息论的基石——信息速率失真函数,这是通信和信息处理中的关键概念。 第6章详细探讨了"信息速率失真函数可以表示成"这一重要定理。在计算机网络编程,尤其是TCP/IP协议的背景下,这个理论与数据传输效率密切相关。信息速率失真函数描述的是在保持一定信息失真度的前提下,通信系统能够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它是衡量数据压缩编码效率的重要指标,因为高效的编码可以降低数据的冗余,从而提高传输速度。 在讲解信源的信息速率失真函数时,作者首先阐述信源的冗余度压缩编码,这是一种减少原始数据中不必要的重复信息的过程,通过熵压缩编码进一步提升效率。这些编码技术如霍夫曼编码、Lempel-Ziv-Welch (LZW) 编码等在实际网络编程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在图像、音频和文本压缩中。 第6章还可能涉及信道容量,即在存在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编码则是为了对抗这些干扰,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纠正错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如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的关系,以及最大熵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这两个概念在信息安全和加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最大熵原理指出,一个系统的不确定性(熵)是最大的,当且仅当它包含所有可能的状态;而最小鉴别信息则涉及如何最小化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沟通成本,确保信息的唯一性。 在非统计意义的信息理论部分,作者会介绍组合信息、算法信息等内容,这些都是扩展信息论理论的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具有深远影响。 最后,第9章总结性的涵盖了通信网中的信源编码与信道容量问题,将前面的知识整合到通信网络的实际应用中,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应用信息论基础》不仅涵盖了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对TCP/IP编程、数据压缩编码、信道编码、信息理论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感兴趣的读者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