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图详解:包含关系与系统建模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27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UML中的用例图,包括用例图的基本概念、建模技术,以及用例图中的六种关键元素:参与者、用例、关联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泛化关系。特别是详细阐述了包含关系在用例图中的应用,即客户用例如何包含提供者用例的行为,使其成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用例图是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的一种图表,主要用于描述系统或子系统与外部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以及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它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系统的需求,特别是关注系统功能的视角。 在用例图中,有六个核心元素: 1. 参与者(Actor):参与者代表与系统交互的实体,可以是人、其他系统或进程。他们通过触发系统执行特定的事件来参与用例。 2. 用例(UseCase):用例代表系统中可观察到的、对外可见的功能单元,它们定义了系统的特定行为,但不涉及内部实现细节。 3. 关联关系(Association):关联关系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通信,多个参与者可以访问相同的用例。 4. 包含关系(Include):包含关系用于合并重复的行为,客户用例可以包含提供者用例的行为,使得提供者用例的功能成为客户用例的一部分,以减少冗余。 5. 扩展关系(Extend):扩展用例是在基础用例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行为,扩展点定义了基础用例的哪些部分可以被扩展用例修改或增强。 6. 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泛化关系类似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继承,父用例可以被特化为一个或多个子用例,子用例继承父用例的行为并可以添加或修改这些行为。 在实践中,识别参与者和用例通常从分析系统的用户和他们的需求开始。用例的命名应简洁明了,描述其行为并考虑各种可能的事件流,包括前提条件、主事件流、其他事件流和事后条件。用例间的关系如包含、扩展和泛化关系则帮助构建更复杂的用例模型,以适应系统的需求变化和扩展。 通过学习和理解用例图,开发者和分析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系统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