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香豆素染料的合成与荧光特性探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61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13年由陈庆锋等人发表在《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上的,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主要研究了新型香豆素染料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通过三步反应,利用5-二乙基氨基水杨醛和噻吩乙腈作为原料,成功合成了2-氰基-3-(5-(7-(N,N-二乙氨基)-2-羰基-2H-3-苯并吡喃基)-2-噻吩基)丙烯酸这一新型香豆素敏化色素。其结构通过1H NMR和质谱分析得到了确认。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展现出强烈的橙黄色荧光,具有三个显著的荧光光谱峰。最强的荧光特征峰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为515纳米,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600纳米,Stokes位移为85纳米。" 这篇研究详细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香豆素衍生物,这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荧光染料。香豆素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良好的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荧光特性,在生物学、医学、传感器以及光电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项工作中,科研人员创新性地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带有特定结构的香豆素衍生物,即2-氰基-3-(5-(7-(N,N-二乙氨基)-2-羰基-2H-3-苯并吡喃基)-2-噻吩基)丙烯酸。这个分子的合成过程可能包括了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步骤,实现了较高的产率。 通过1H NMR和质谱分析,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这是化学合成中验证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接着,他们进行了荧光光谱测试,尤其是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下,发现该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射出强橙黄色的荧光,这表明它具有优良的荧光发射性能。荧光光谱中的三个特征峰揭示了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复杂性,而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发射波长之间的Stokes位移则反映了分子内部能量转换的效率。 这种新型香豆素染料的荧光性能研究,对于理解和优化荧光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它可能为开发新型的生物标记物、荧光探针或光电设备提供新的材料基础。此外,由于其在溶剂中显示出稳定的荧光性质,可能适用于环境或生物体系的传感应用,如检测特定分子、监测生物过程等。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如生物成像、药物传递系统或者光电器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