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动态定位:伪距法与周跳修复技术

需积分: 48 9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5.18MB PPT 举报
"伪距法动态相对定位是GPS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基于实时差分,能够显著降低卫星轨道误差、钟差以及大气折射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精度,适用于运动目标导航、地质探测、航空重力测量等多个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动态定位中,整周跳变的修复是至关重要的。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包括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测量。伪距定位是通过测量接收机与卫星间的信号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而载波相位测量则利用载波相位变化来获取更精确的距离信息。然而,在跟踪卫星信号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电源故障、信号中断等,可能导致计数器无法连续计数,造成整周跳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足一周的相位观测值是准确的,但整周数的计算就会出错。 整周跳变的修复是确保定位精度的关键步骤。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 1. 屏幕扫描法:人工检查相位观测值的变化率,寻找异常点进行修复。 2. 高次差或多项式拟合法:利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找出整周跳变点。 3. 卫星间求差法:通过比较不同卫星的相位观测值差异,识别并修复周跳。 4. 双频观测值修复:利用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相位数据,由于多路径效应在不同频率上的影响不同,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修复周跳。 5. 平差后的残差发现和修复:在数据平差过程中,通过分析残差,找出并修复整周跳变。 对于那些因信号中断导致连续性丧失的情况,通常需要将观测数据分割成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处理每个时段的整周未知数。修复周跳不仅可以提高单点定位的精度,更是在动态相对定位中,保证了连续轨迹的连贯性和定位质量,尤其在高精度的监测任务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来说,伪距法动态相对定位借助于GPS系统,通过实时差分和整周跳变的修复,实现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确位置信息的场合。对于整周跳变的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将持续推动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提升其在复杂环境和动态条件下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