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从逻辑性到创新性思维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75KB PDF 举报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复习资料,涵盖了从古至今的思维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本文档是关于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资料,适用于公共关系本科教育。内容涉及了多种思维模式,如逻辑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规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这些思维模式在不同情境下各有其重要性。 1. 思维被定义为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是认知的高级阶段,具有逻辑性,意味着思维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人类思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族时期。 2. 老子的隐身出世思想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追求真理的理念形成对比,孔子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奠定了近代哲学基础。 3. 20世纪60年代后,创新性思维的研究在美国工商界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艺术、文学、设计等领域的发展。形象思维常被艺术家等创意人士使用,而科研人员更倾向于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推断和判断。 4. 收敛性思维强调有方向、有限定范围的思考,而发散性思维鼓励多角度、无边界地思考,后者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常规性思维遵循已有的模式,而创新性思维则寻求新颖和独特的解决方案。 5. 直觉性思维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快速洞察并作出决策,科技创新则扩展了人类能力,比如超市、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是经济领域的社会创新例子。 6. 人为创新包括创造永恒观念和理论,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的跳跃和对自身障碍的超越,不断引入异质成分,以实现思维的突破。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公共关系专业学生,对任何想要提升创新能力的人都具有指导价值,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找到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