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甲基吡啶苯甲醛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腙:一种Cu2+选择性识别荧光探针的合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7MB PDF 举报
"N,N-二甲基吡啶苯甲醛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的合成及对Cu2+的选择性识别 (2013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科研人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N,N-二甲基吡啶苯甲醛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腙(1),该化合物具有对铜离子(Cu2+)的高选择性识别能力。这项工作在南昌大学化学系进行,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在合成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了1H NMR、13C NMR和质谱(MS)等现代谱学方法对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精确表征,确保了其化学结构的正确性。接着,他们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技术深入研究了化合物1与不同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于Cu2+表现出显著的亲和力。当Cu2+存在时,化合物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增强了约12.5倍,这表明它能够有效地与Cu2+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当其他金属离子如Fe3+、Zn2+、Pb2+、Hg2+、Cd2+、Co2+、Ni2+、Li+、K+、Ca2+、Mg2+和Ag+等被添加到体系中时,化合物1的荧光强度仅出现轻微下降,证明了其对Cu2+的高选择性。 通过双倒数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研究人员推断化合物1与Cu2+之间形成了1:1型的强发光配合物,结合常数为2×107 L/mol。这意味着这种配合物的稳定性很高,有助于实现对Cu2+的高效检测。 在环境、生物和化学领域,铜离子(Cu2+)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过量的Cu2+摄入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威尔森氏症、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和肾病等。此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铜也成为了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因此,开发灵敏且选择性的Cu2+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技术如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在检测Cu2+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宽响应范围、低成本和简便操作。近年来,已有多种荧光探针用于Cu2+的检测,而本文报道的化合物1因其对Cu2+的高效识别性能,为设计新型荧光探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N,N-二甲基吡啶苯甲醛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腙的合成及其对Cu2+的选择性识别是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有望在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