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效价驱动的趋避反应:理论解析与未来方向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1.07MB PDF 举报
情绪效价对趋避反应的作用是一项深入探讨的心理学研究,发表在2012年的《心理科学进展》上,由张晓雯、禤宇明和傅小兰等人合作完成。文章的DOI为10.3724/SP.J.1042.2012.01023。研究关注的是人们如何根据情绪信息指导趋近或回避行为的基本决策过程。 在实验室环境下,趋避反应的研究中,趋近和回避的概念有不同的操作化定义,然而大部分研究已经证实了一个基本原理:正性情绪倾向于引发趋近行为(例如,接近食物或社交伙伴),而负性情绪则导致回避行为(如避开有毒物质或潜在威胁)。这种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被认为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动机定向理论认为,这种对情绪的反应是自动且本能的,意味着情绪可以直接驱动行为,无需意识层面的干预。相反,事件编码理论强调外显的效价判断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即个体通过评估情境的价值来决定行为的方向。 文章作者强调了未来研究需要在定义趋近和回避行为的操作化标准上达成一致,并采用更为精细的实验设计来解决动机定向理论与事件编码理论之间的分歧。这将有助于揭示情绪效价如何影响趋避反应的深层心理机制。 此外,研究还提到了动机系统在情绪导向的趋避反应中的核心角色,包括欲求动机系统(趋近动机)和厌恶动机系统(回避动机)。这些系统在个体评估环境威胁、自身需求和适宜行动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存和繁衍等基本需求的驱动下。 该论文通过对情绪效价与趋避反应的细致分析,不仅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议题,为理解人类行为决策提供了心理学视角的深入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