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初学者实验:0.2秒闪烁灯程序

需积分: 3 13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1.74MB PDF 举报
"这篇资源是针对单片机初学者设计的40个实验,旨在帮助他们通过实践学习单片机的基础操作。实验涵盖了C51编程、电路连接和程序设计等多个方面,通过具体的实例——闪烁灯实验,详细解析了如何实现特定功能。实验中涉及到的硬件连接包括将单片机P1.0端口与发光二极管连接,并通过编写延时程序和控制输出来实现二极管的闪烁。" 在"给初学单片机的40个实验"中,初学者将接触到一系列实用且基础的单片机操作。第一个实验是"闪烁灯",这个实验的核心目标是使一个连接在P1.0端口上的LED灯以0.2秒的周期交替亮灭。实验首先介绍了电路原理,包括如何在系统板上正确地将P1.0端口连接到LED模块。然后,它引导学习者设计并理解延时程序,这是单片机编程中常见的需求。 延时程序设计是通过循环执行一系列指令来实现的。以12MHz的石英晶体为例,每个机器周期为1微秒。实验给出了一个基于这种延迟计算的示例,通过设定寄存器R6和R7的值来控制延时长度。例如,当R6=20,R7=248时,可以实现10ms的延时。为了达到200ms(即0.2秒)的延迟,可以在主程序中调用延时子程序"DELAY",设置R5=20。 输出控制部分解释了如何利用P1.0端口的高低电平变化来控制LED的亮灭。当P1.0输出高电平时,LED关闭;而输出低电平时,LED点亮。通过SETB和CLR指令,可以方便地切换P1.0的状态。 实验的程序部分展示了两种语言的实现方式:汇编语言和C语言。汇编源程序包含一个主循环,使用CLRP1.0和SETBP1.0指令切换LED状态,并通过调用"DELAY"子程序来实现延时。C语言源程序则使用#include预处理指令引入相关头文件,然后定义主函数和延时函数,实现相同的功能。 这个实验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实际操作单片机和理解基本编程概念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者可以逐步掌握单片机硬件接口的操作、程序设计以及延时处理等关键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