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处理器:计算机体系结构详解与应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611KB PPT 举报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可编程处理器,专为特定应用设计,通常集成在设备或系统中,用户无法直接访问其编程接口,而是通过预编的应用程序与之交互。这类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PDA和个人数字助手(如早期的3COM Palm Pilots,虽然它们最初被设计为嵌入式系统,但后来允许用户对其进行编程以扩展功能,转向了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习课程中,第一章通常会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概念和历史演变。第一章分为多个小节,如引言部分,探讨了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从食物链的角度描述了从早期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变迁,包括电路技术的进步,如CMOS VLSI技术取代了TTL和ECL技术,提高了性能并降低成本。同时,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的革新,如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Superscalar、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以及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等,对性能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大纲包括60学时的授课,每次三节课,评价方式强调了考试(占80%)、平时小测验(10%)和作业(10%)的重要性。教材推荐使用张晨曦等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作为主教材,以及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的经典著作,如《计算机组织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定量方法》。 章节1.5和1.6至1.8则具体讨论了不同时期(如1988年和1998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食物链,这些内容可能涉及硬件性能的提升、成本下降、开发速度加快、组件精简以及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价格优势,以及系列机概念对服务成本的影响。 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不仅要求理解硬件设计的核心原理,还要掌握如何通过定量分析来评估和优化系统的性能,这对于任何从事IT行业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在未来继续推动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