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C语言实现ARQ协议的程序代码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7 收藏 4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本文档包含了关于基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的描述,主要关注了在使用C和C++语言开发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中实现数据帧的传输和确认机制。在这一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编程逻辑来控制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并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此外,实验中还涉及到了数据确认帧ACKn的生成与处理,以及超时计时器的设置和超时重传机制。此外,还提到了如何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来检测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文档中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标签,例如 'happytai 4321 ARQ C语言 lowj1h',以及涉及到的文件名 'sever.cpp' 和 'client.cpp'。" 实验一知识点详细说明: 1. 数据帧传输过程:文档描述了一个数据帧的完整传输过程,这包括数据帧的创建、发送、接收以及确认的步骤。首先,程序会从主机获取一个数据帧,并将其放入发送缓存中,之后开始传输。这一过程体现了数据帧在网络中传递的基本步骤。 2. 发送方处理流程: - V(S)←0:发送方变量V(S)初始化为0,这通常表示下一次期望接收的确认帧的序号。 - N(S)←V(S):将V(S)的值赋给N(S),N(S)是即将发送的数据帧的序列号。 - 发送数据帧:将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 设置超时计时器:在发送数据帧后设置超时计时器,以便在超时后进行重传。 - 等待确认: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帧后进入等待状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帧ACKn。 - 处理确认帧:如果收到的ACKn的序号n等于1至V(S),表示发送成功,此时可以发送下一个数据帧;否则丢弃此确认帧。 - 超时重传:如果超时计时器时间到,则重新执行发送过程。 3. 接收方处理流程: - V(R)←0:接收方变量V(R)初始化为0,表示期望接收数据帧的序号。 - 等待数据帧:接收方处于等待状态,等待发送方发送数据帧。 - CRC校验: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帧后,首先进行CRC校验,确保数据帧没有传输错误。 - 序列号验证:如果数据帧的序列号N(S)与V(R)相等,则接收数据帧;如果不相等,则丢弃数据帧。 - 数据帧处理:如果校验和序列号验证都通过,则将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送交上层软件。 - 更新V(R):将V(R)的值更新为V(R)的下一个期望值。 - 发送确认帧:发送一个确认帧ACKn,表示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帧已经成功处理。 4. ARQ协议实现:实验中实现了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机制。这是一种错误控制方法,用于可靠的数据传输。在本实验中,主要涉及的是连续ARQ协议。 5. 超时重传机制:超时计时器的设置与超时事件的处理是网络通信中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的关键。超时后,发送方需重发数据帧。 6. CRC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检测码计算出来的一种散列函数。它能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7. C/C++编程实现:文档中提到了sever.cpp和client.cpp文件,这两个文件分别代表了实验中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源代码文件。通过C/C++语言实现的程序可以有效地在操作系统层面上操作网络通信。 8. 编程标签:文档中的标签"happytai 4321 ARQ C语言 lowj1h"可能是与实验相关的特定标识或关键字,用于在编程环境或代码管理系统中标识特定的实验或项目。 综上所述,这份文档详细地描述了一个使用C/C++语言实现的网络数据传输与确认机制的实验过程,涵盖了ARQ协议的关键方面、超时重传机制、CRC校验以及实际的编程实现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