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作圆柱形二氧化硅反蛋白石晶体

0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1.06MB PDF 举报
"该文章是关于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圆柱形大孔二氧化硅反蛋白石结构晶体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物理学报上。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法在不同直径的毛细管表面制得了二氧化硅多孔结构,并展示了其在光通讯和传感领域的潜在应用。"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圆柱形大孔二氧化硅反蛋白石结构晶体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利用了胶体微球自组装的概念,这种技术近年来因其在催化、分离和光子带隙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传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形成胶体微球的有序阵列作为模板;其次,将目标物质的前驱体填充到这些模板的空隙中并固化;最后,移除胶体微球模板,留下反蛋白石结构的多孔材料。 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面临一些挑战,如模板的质量、填充技术和模板去除都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探索了新的制备策略,比如胶体微球与纳米粒子共沉积法,虽然能制备出高质量的三维有序多孔结构,但对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均匀性有严格要求,可能导致制作过程中的阻滞效应,从而影响结构的完整性。 最近,Hatton等人提出了一种溶胶凝胶协同自组装法,这种方法创新地将溶胶凝胶水溶液引入到胶体晶体模板的组装过程中,允许前驱体在微球组装的同时水解成凝胶填充空隙,从而直接形成胶体晶体复合物。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模板去除的复杂过程,可能有助于提高多孔结构的质量和有序度。 在本研究中,使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直径的毛细管表面上成功制备出了圆柱形的大孔二氧化硅反蛋白石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发现这些结构的类(111)面呈现出圆柱形,且与毛细管表面平行。透射光谱分析显示,二氧化硅多孔结构在[111]方向表现出典型的光子带隙效应,这与布拉格理论相符,预示着它们在光通讯和传感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工作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还能制造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孔隙结构的二氧化硅反蛋白石材料。这些材料的光子带隙性质使得它们在光学器件和传感器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通过调整溶胶凝胶过程的参数,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这些多孔结构的光学性能和其他物理特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