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数据压缩技术:层次、网状与关系模型详解
下载需积分: 27 | PPT格式 | 4.65MB |
更新于2024-08-14
| 8 浏览量 | 举报
矢量数据压缩技术在空间数据库中的应用是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处理速度的关键手段。这些技术通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简化形式,减少了存储空间的需求,使得后续操作更为高效。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矢量数据压缩方法:
1. 间隔取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采样,仅保留关键点来表示数据,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细节,达到压缩的目的。
2. 垂距法和偏角法:这两种方法利用几何特性,通过测量点与曲线或线段之间的距离或角度来确定是否保留数据点,适用于对形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
3. 道格拉斯—普克(Douglas—Peucker)算法:这是一种经典的曲线简化算法,通过评估点到曲线的距离,只保留主要部分,删除次要细节,以达到压缩效果。
4. 光栏法:此方法利用光照原理,模拟光线在数据表面的传播,通过遮挡分析来决定哪些数据点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从而实现数据的压缩。
在数据管理方面,文章提到了几种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包括:
- **非关系模型**: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其特点是数据结构类似于倒置的树,记录类型之间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联系。层次模型简单直观,但灵活性较差。
-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是对层次模型的扩展,使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结构复杂,维护成本较高。
-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由E.F. Codd提出,以表格形式存储数据,强调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成为主流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等。
-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以对象为核心,每个对象具有属性和行为,适用于复杂数据结构的处理。
- **对象关系模型(Object-Relational Model)**:结合了关系和面向对象模型的优点,允许将对象与关系数据集成,广泛应用于现代GIS系统,如ArcGIS中的ArcSDE和ArcCatalog。
矢量数据压缩技术和数据库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能够优化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对于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辰可爱啊
- 粉丝: 22

最新资源
- Cosmos操作系统开发:C#与VB.NET在.NET平台的应用
- 用友财务软件异常任务一键清除解决方案
- WCF操作三种模式详解及源码分析
- 无需注册的绿色远程桌面访问工具支持WIN7
- 探索《Windows核心编程》源代码精髓
- DiRT2游戏语言切换工具使用攻略
- 《算法导论》第三版习题解答集
- Java实现摇奖程序:多线程技术应用示例
- B/S模式工资管理系统开发教程与参考
- 掌握UNIX基础技能 - 附赠超星阅读器安装指南
- Matlab6.5函数向VC++6.0动态链接库转换教程
- 全新绿色版TheWorld2.4.1.9浏览器发布
- 使用FolderSniffer找回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 快速CRC16校验DLL库及VB调用实例
- 深入解析ACM算法教程与程序设计原理
- XSLT实例教程:入门至中级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