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300芯片的手册:时钟源类型详解

需积分: 0 16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8.3M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Microchip Technology公司的PIC16F1937芯片的手册内容,特别是关于时钟源类型的详细描述。该芯片是一款带有LCD驱动器,采用nanoWatt XLP技术的8位CMOS闪存单片机,适用于低功耗应用。 时钟源类型是芯片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分为外部时钟源和内部时钟源两种。外部时钟源包括振荡器模块(EC模式)、石英晶振(LP、XT和HS模式)以及阻容(RC)模式电路。EC模式允许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耗级别,如高功耗(4-32 MHz)、中等功耗(0.5-4 MHz)和低功耗(0-0.5 MHz),并且在EC模式下,外部时钟输入可以在停用器件时保持数据稳定。LP模式适合驱动32.768 kHz音叉型晶振,XT模式适合中等驱动电平的谐振器,而HS模式则适合高驱动电平需求。 LP、XT和HS模式支持石英晶振或陶瓷谐振器,通过调整内部反相放大器的增益设置来适应不同类型的谐振器。当选用这些模式时,需要注意电流消耗随着增益的提高而增加。此外,外部时钟源的选择可以通过编程配置字寄存器1的FOSC<2:0>位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OSCCON寄存器中的SCS位来切换系统时钟源。 内部时钟源包括16 MHz高频内部振荡器(HFINTOSC)、500 kHz中频内部振荡器(MFINTOSC)和31 kHz低频内部振荡器(LFINTOSC),这些由内置的振荡器模块和锁相环(HFPLL)提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时钟选择外部或内部时钟源,这涉及到时钟切换机制,具体步骤和控制寄存器设置将在第5.3节“时钟切换”中详述。 理解并正确配置时钟源对于PIC16F1937芯片的性能优化至关重要,包括功耗管理、外部时钟源的选择和切换,以及内部振荡器的使用,都是开发者在设计和实现硬件应用时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在使用这些功能时,务必遵循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范和警告,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