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3-09 收藏 51KB DOC 举报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课程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介绍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使用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知识。教学目标强调以自学为主、动手实践为主,并加强上机实验。学生需要认真听讲、理解知识要点、掌握操作步骤,实践完成各项实验任务。此外,学生还需多接触计算机书刊文摘、多使用计算机和新软件,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首先进行理论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等内容。通过讲授这些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建立对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其次,重点进行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技能。此外,学生还需阅读相关书刊文摘,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知识,掌握操作步骤,在实验中勤奋实践,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基本认识,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将能够在计算机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01-08 上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五年制大专)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 "课程性质 "必修 "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适用专业 "公共课 " "课程学时 "138 "课程学分 " " "课程安排 "一年级、二年级 "开课教研室 "理科教研室 "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专业学生在入学一年级、二年级两学年的公共必修课.掌握计 算机基础知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 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它属于国家教委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课程体系中的第 一层次,它为后续信息技术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 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 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行动领域和项目导向"的理念,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按照 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要求,设计教学任务和项目内容,注重实际案例在教学 中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 "工学结合"的理念 结合现代社会工作单位实际工作岗位中计算机的一些实际应用,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 点,以项目为导向设计大量的应用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真实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教师分析任务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教师详细讲解"任务实现"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完成后进行"效果展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的理念 从学校、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办公"的实际工作出发,针对培养目标选取了六个项目, 按照"学习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办法---—操作过程--- ——效果展示"的过程,带领学生逐步完成任务,通过这些任务全面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 能力。以学习情境为基础,实施"理论- 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 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 、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 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7的使用方法和属性设置方法。 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用因特网(Internet)搜索网络资源和享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中文录入方法。 熟练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图文编排的方法。 (7)熟练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熟练掌握使用软件PowerPoint进行创建、编辑演示文稿的方法。 (9)熟练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上机实践操作能 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培养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 四、教学策略 1。《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计 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I nternet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掌握中文Windows 7的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7、Excel 2007和PowerPoint 2007的使用。熟练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能 力。可采用讲授法、教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 、范例教学法等。 3.教学途径: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1)注重教学设计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熟悉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和教学环境、分 析教材、设计教案、收集信息、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等。 (2)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 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模块化强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 计。通过精选并组织教学单元中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事件,将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在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教学任务。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学定教,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 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