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06年雷电活动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732KB PDF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苏州地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雷电分布规律,基于2002年至2004年的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作者李霞、汪庆森等人针对地闪的月变化、日变化、强度以及闪电密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月变化方面,研究发现苏州地区的地闪呈现单峰分布,这意味着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月份,这可能是由于季节性气候条件对雷电活动的影响。具体来说,可能是夏季,特别是7月和8月,由于高温和湿润的空气容易引发强对流天气,从而形成雷暴。 其次,日变化方面,结果显示地闪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一个高峰出现在上午,另一个高峰在下午晚些时候,特别是在19时左右,这是雷电活动最频繁的时段。这表明苏州地区雷电活动的高峰期与强对流天气的活跃时间相吻合,即午后至傍晚。 在雷电流强度上,研究发现小于10^4 A的雷电流占比较高,这可能意味着大部分雷电是相对较弱的,但强度大于10^4 A的强雷电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以正闪(地面到云间的闪电)为主。这表明南部地区可能具有更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形成更强的雷电活动。 此外,苏州市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核心地带,显示出闪电频发的特点,这提示城市化进程和地理环境对雷电活动有显著影响。闪电密集区域的形成可能与建筑物密集、土壤导电性等因素有关。 最后,通过对闪电密度的分析,文章揭示了闪电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密切关联,这为理解和预测雷电灾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研究,如山东和兰州的雷电分布特征,苏州地区的雷电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有助于提升防雷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苏州地区的雷电特性、预防雷电灾害以及改进防雷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它也反映了利用闪电定位系统进行气象监测和预报技术的应用前景,对于提升我国雷电灾害管理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