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GNSS接收机数据传输与格式规范

需积分: 50 7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494KB PDF 举报
"该文件是关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的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的标准,旨在提供一种兼容多种卫星导航系统并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格式规范。" 在数据传输格式方面,标准中提到采用通用串行异步方式,具体结构为起始位、8位数据(低有效位在前)和停止位。波特率至少为4800bps,并要求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波特率保持一致,且能根据接收设备的能力进行调整。这种数据传输方式保证了不同设备间数据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格式部分,虽然具体内容未详细列出,但通常会包括时间信息、卫星信号状态、定位坐标、速度、方向、高度等关键导航数据。这些数据将以特定的结构和编码规则进行组织,以便接收设备解析和使用。 数据内容部分详细描述了接收机输出的导航定位信息,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卫星信息**:包括可见卫星的数量、ID、信号强度、多路径影响等。 2. **定位数据**:GPS时间、UTC时间、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位置精度估计等。 3. **运动状态**:速度、航向、加速度等。 4. **状态信息**:信号质量、定位模式(2D/3D)、定位状态(是否锁定卫星)等。 通用语句格式可能定义了一系列预定义的数据包(语句),每个语句都有特定的标识符和数据字段,例如GGA(全球定位系统固定数据)、RMC(推荐最小航海数据)等,这些语句遵循NMEA0183标准,以确保与其他GNSS设备的兼容性。 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国际兼容性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旨在促进北斗系统的广泛应用,并确保在国际标准修订时保持一致。 此外,标准的编制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安华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等,表明这是一个权威且专业化的标准制定过程。 参考文献列表和GNSS标识符的规范性附录进一步提供了标准背后的技术支持和详细信息,帮助开发者和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