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辅助旋翼机群编队穿越障碍策略与实证研究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7 收藏 394KB DOCX 举报
基于视觉辅助导航的小旋翼机群编队穿越障碍技术是一个高度集成且复杂的课题,它结合了多个关键技术领域。首先,旋翼机集群编队飞行控制是一项核心挑战,涉及到对多旋翼无人机之间的协同控制,确保它们能够精确执行编队飞行并保持队形一致性[1-2]。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研究则着重于如何在无中心协调下实现高效的通信和决策,这对于信息共享和整体行动的协调至关重要[3-4]。 机载传感器数据融合是另一个关键技术,通过整合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如小型LiDAR)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的数据,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和环境感知[5-7]。空间环境智能感知能力使得旋翼机能有效地识别并避开障碍物,例如峡谷、高楼间隙或大型物流设施的限制[8]。视觉辅助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文献[9-12]中所述,通过单目或多目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处理,为旋翼机提供周围环境的实时地图和导航线索。 激光雷达的应用尤其突出,如[15-17]所述,它能进行精确的地形测量,辅助避障决策,以及与惯性导航相结合,提高定位精度。在低空飞行中,克服气压计不稳定导致的测高误差是另一个挑战,而激光雷达提供的稳定高度信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种飞行通道约束的概念,通过模拟街道两侧建筑的矩形门框特征,实现对障碍的有效穿越。该技术在2018年的“无人争锋”智能无人机集群系统挑战赛中得到了实践,展示了异构无人机编队的仿真验证和实机测试平台的构建[SC-1密集编队穿越竞速赛]。 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 1. 实现了异构无人机编队的模拟和实机测试,构建了完整的编队飞行软硬件平台,支持编队穿越任务的实施。 2. 开发了一种单目视觉辅助的相对定位方法,使得无人机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定位目标并与预定路径进行协调。 3. 设计了一套多传感器融合的安全飞行策略,结合激光定高数据的时域滤波器,确保无人机在复杂低空环境中安全穿越。 无人机编队穿越技术的总体框架涵盖了硬件、软件和算法三个层次,硬件平台包括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软件则负责数据处理和决策,而算法则是关键的核心,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否有效执行避障、路径规划和安全飞行策略。 总结来说,基于视觉辅助的小旋翼机群编队穿越障碍技术是一项前沿且实用的研究,它不仅提升了旋翼机的环境感知能力,还优化了编队控制和飞行安全性,为无人机在各种实际应用中如空中侦查、物流配送和战场支援等领域提供了强大支持。
742 浏览量
21 8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页。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页。智能循迹避障小车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页。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页。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智能小车的背景 1.2智能小车的现状 第二章 设计方案 2.1设计任务 2.2方案及轨道选择 2.3智能小车元件介绍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总体设计 3.2驱动电路 3.3信号检测模块 3.4主控线路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主程序模块 4.2电机驱动程序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页。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页。4.3循迹模块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页。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页。 4.4避障模块 第五章 制作安装与调试 作品总结 致谢 摘要 利用红外对管检测黑线与障碍物,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控制电动小汽车的速度及转向,从而实现自动循迹避障的功能。其中小车驱动由L298N驱动电路完成,速度由单片机输出的PWM波控制。 关键词:智能小车;STC89C52单片机;L298N;红外对管 引言 2004年1月3日和1月24日肩负着人类探测火星使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在火星不同区域着陆,并于2004年4月5日和2004年4月26 日相继通过所有"考核标准"。火星车能够在火星上自主行驶:当火星车发现值得探测的目标,它会驱动六个轮子向目标行驶;在检测到前进方向上的障碍后,火星车会去寻找可能的最佳路径。 据悉,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随着"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第一步接近成熟;第二步中太空机器人登月计划中的太空机器人应该能在月球上自主行驶,进行相关探测。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类似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智能车技术研究也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城市交通的安全问题己引起各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民的 注,专家、学者在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时,普遍认为事故原因主要包括:人员素质、运输车辆、道路环境和管理法规等四个方面,而车辆性能的提高即研发高性能的智能汽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美国研究认为,包括智能汽车研究在内的智能运输系统对国家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大量减少公路交通堵塞和拥挤,降低汽车的油耗,可使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造成的损失分别减少25%-40%左右,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及运输效率,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通过智能汽车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将使汽车变得"聪明"起来,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汽车的信息采集处理、信息交换、行车导航与定位、车辆控制、汽车安全保证等技术方案与体系结构。驾驶智能汽车在很大程度上可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和提高交通安全性,若配合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实现合理分配交通流,实现交通顺畅,甚至可实现智能汽车 单片机智能循迹小车毕业论文 2 的自动驾驶。正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3页。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3页。是基于上述优点,国际上正在形成包括智能汽车在内的智能车辆研究、设计与开发的热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设计的智能小车能够实时显示速度、状态,具有自动寻迹功能。 本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设计思想, 选用廉价的光电反射传感器, 采用专用电机驱动芯片驱动电机, 通过PWM调速, 从而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 实现了小车的智能寻迹, 整个系统功能全面在我国,吉林大学智能车辆课题组长期从事智能车辆自主导航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于2003年7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另外,我国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也正在研发智能车辆。汽车自主驾驶技术是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和汽车操纵动力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汽车自主驾驶功能水平的高低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控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智能车辆的相关技术,也将促进轮式机器人的研究。智能小车,也就是轮式机器人,最适合在那些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工作,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机动车,无人生产线,仓库,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3页。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3页。 以下列举了机器人的一些应用,所有这些用途正逐步渗入到工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产品检测方面,对零部件、线路板及其它类似产品的检测
手机看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