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基础:自定义类与三大特性

需积分: 1 2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8 收藏 771KB PPTX 举报
在Python中,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一种核心编程范式,它强调以对象为中心的设计。自定义对象数据类型是类(Class)的实现,类是封装数据和行为的蓝图。当你定义一个类时,实际上是在创建一个抽象的数据结构,它包含了字段(数据成员)、方法(行为成员)和属性(用于描述对象特性的特征)。 1. 创建类和对象: - 类是Python中对象的模板,通过`class`关键字定义。类定义后,会产生一个类对象。实例化是指通过调用类的构造方法(__init__)创建类的实例,每个实例都是类的一个具体实体,拥有自己的数据和可能的方法。 2.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 封装:将数据和行为打包在一起,隐藏内部实现细节,只对外提供公共接口。这通过构造方法和getter/setter方法来实现,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 继承:子类可以从父类继承属性和方法,减少代码重复,提高复用性。通过`class DerivedClass(ParentClass):`来声明继承关系。 - 多态:同名方法在不同类中有不同的实现,根据实际调用的对象类型动态确定执行哪个版本的方法。这有助于保持代码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3. 类的成员: - 字段(属性):分为普通属性(实例变量)和静态属性(类变量)。普通属性存储在每个对象实例中,而静态属性属于类本身。 - 方法:包括普通方法(实例方法,通过self参数访问实例)、静态方法(通过类调用,不依赖实例)和类方法(通过cls参数访问类本身)。 4. 访问控制修饰符: - 公有:可以直接在类的任何地方访问。 - 私有(Python中没有严格的私有,但可以通过双下划线开头的方式暗示,表示不建议外部直接访问):通常不直接暴露给用户,通过getter和setter进行访问控制。 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面向对象概念是Python编程中的关键,它们使得代码更具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模块化。通过类和对象的组合,可以构建复杂的系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和功能。在实践中,不断通过编写实例、调整继承关系和利用多态性来提升代码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