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Android Binder机制
需积分: 9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4.83MB PDF 举报
"Android内核剖析主要探讨了Android操作系统中Binder机制的工作原理和核心功能,它在进程间通信(IPC)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使得不同进程能够有效地交互和共享数据。Binder作为Linux内核的一个驱动,其工作涉及到服务端接口、Binder驱动以及客户端接口三个关键部分。
Binder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
1. 服务端:服务端通常是一个实现了Binder接口的类实例,当此类对象被创建时,会启动一个内部线程来处理 Binder 驱动发送的消息。服务端通过重写onTransact()方法来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根据传入参数执行相应服务功能。
2. Binder驱动:当服务端的Binder对象创建时,Binder驱动也会创建一个mRemote对象,该对象同样为Binder类型,用于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驱动中的mRemote对象处理客户端调用的transact()方法,将客户端传递的参数以线程间消息的形式发送到服务端,并挂起客户端线程,等待服务端执行完毕后再唤醒。
3. 客户端:客户端首先需要获取到远程服务在Binder对象中的mRemote引用,然后通过这个引用调用transact()方法发起请求。在Binder驱动中,mRemote对象的transact()方法处理实际的通信细节,包括消息传递、线程调度和通知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 Binder 的通信流程可以概括为:
- 客户端通过Binder对象的mRemote调用transact(),将请求参数打包。
- Binder驱动接收到请求,通过线程间通信方式将消息传递到服务端。
- 服务端的内部线程执行onTransact(),处理请求并执行相应的服务功能。
- 服务端完成后,通过Binder驱动通知客户端,客户端线程恢复执行,获取到服务端返回的结果。
这种架构使得Android系统能有效地支持跨进程服务调用,比如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调用音乐播放服务的播放、暂停和停止等操作,而不必关心这些操作的具体实现是在哪个进程中。Binder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是Android系统的一大特色。
此外,Binder还支持安全性控制,每个Binder通信都伴随着权限检查,确保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进程才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这保证了Android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Android内核剖析中的Binder部分详细介绍了Binder作为核心IPC机制的工作原理,它在连接应用程序和服务、实现跨进程通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确保了系统的高效和安全。理解和掌握Binder对于深入理解Android系统以及进行系统级开发至关重要。
2018-01-26 上传
2012-09-18 上传
2015-07-25 上传
2023-05-22 上传
2019-03-27 上传
2024-11-01 上传
Snow_Leaf
- 粉丝: 9
- 资源: 15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