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协作通信误码率研究——放大转发模式分析
需积分: 0 1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87KB DOCX 举报
"61516231魏帅鹏第二次试验1"
这篇实验报告详细探讨了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 AF)协议在协作通信中的应用,主要关注其误码率性能。实验由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学生魏帅鹏完成,使用Matlab R2017a作为实验工具,旨在研究在不同信噪比下,采用AF协议的中继网络系统性能。
放大转发模式(AF)是中继通信中最基础的策略之一,它不涉及解调和解码过程。在AF协议下,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源节点的信号后,直接对其进行放大,并转发给目的节点,同时放大了信号中的噪声。图1.1描绘了单中继AF协作通信的基本原理,展示了源节点S如何通过直接路径和中继R向目的节点D发送信号。
实验内容首先介绍了AF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性能。AF模式虽能提供一定的信噪比增益,但同时也将噪声放大,这可能导致在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链路质量差时,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主要是噪声,从而降低了通信质量。
接着,报告详细阐述了单中继AF协作通信的三个关键步骤:
1. 源端广播:源节点S以广播方式发送信号x_s,信号经过信道后,中继R接收到的信号y_sr和目的D接收到的信号y_sd分别用公式(1-1-1)和(1-1-2)表示,其中包含信道噪声的影响。
2. 中继端放大转发:中继R使用放大系数β对信号进行放大,β的选取需要确保中继功率受限,如公式(1-1-3)所示。放大后的信号x_AF和目的D接收到的来自中继的信号y_rd由公式(1-1-4)和(1-1-5)描述,其中包含了中继发送功率的因素。
3. 目的端接收处理: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信号来自两个路径,即源节点的直传和中继的转发。通过对这两路信号的合并,可以对源节点的原始信号进行估计。
实验的主要目标是绘制出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曲线,以评估AF协议下的系统性能。误码率是衡量通信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接收端错误解码数据的概率。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可以了解AF协议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效率,为优化通信网络设计提供依据。
这份报告深入地探讨了AF协作通信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其在中继网络中的应用,为理解中继通信的性能提供了实践性的研究。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AF协议的优缺点,并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有更直观的认识。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12 浏览量
127 浏览量
2022-08-08 上传
2022-08-08 上传
2025-02-17 上传
2025-02-17 上传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297b47943c234e969abc4eb3d8d642e9_weixin_35786770.jpg!1)
熊比哒
- 粉丝: 36
最新资源
- C++实现AES加密算法源代码封装技术
- AuthCode项目存储库的Python实现及代码解析
- Java实现简易版Total Commander风格文件管理器
- 1秒连拍10张,相机速度新体验
- PHP高功能分页类库-数据库与数组分页支持
- STC单片机开发工具:串口自动识别与多命令支持
- 在线图片查看器:支持触控缩放与图片切换功能
- Android网络图片加载方法演示与实践
- 深入解析module5solution的JavaScript实现
- Visual C++课程设计案例精编源代码合集
- Craiglist汽车比较助手插件功能介绍
- 实现A站视频弹幕效果的jQuery代码教程
- 深入解析Android 5.0音乐源码与应用效果
- PHP脚本实现Slack与Asterisk的集成解决方案
- CButtonST在VS2010下的使用和按钮美化技巧
- 构建垂直原型测试大型Hogwarts学生名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