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边形拓扑关系的GIS算法
需积分: 10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36KB DOCX 举报
"GIS课件中涉及的多边形拓扑生成算法"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它涉及到地图制作、数据分析、空间查询等多种功能。在GIS中,多边形是常见的空间数据类型,用于表示区域或边界。多边形的拓扑关系是指多边形之间的相邻关系,如共享边、包含关系等,这对于空间分析和操作至关重要。
本课件介绍了一个基于点表和边表生成多边形拓扑关系的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通过遍历边(弧段)表,逐步构建多边形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选取第一条弧段S作为当前弧段。
2. 检查循环条件:判断PL(S)和PR(S)是否为空。如果两者都不为空,说明还有未处理的弧段,继续处理;如果都为空,表示所有弧段已处理完毕,算法结束。
3. 创建多边形:根据当前弧段,判断左多边形或右多边形是否为空。若左多边形为空,创建新多边形P,以当前弧段为起点,设置PL(S)=P,并确定搜索起始节点N0和当前节点NC;若右多边形为空,同样创建新多边形P,但设置PR(S)=P,并设定相应的节点。
4. 判断节点相等性:检查N0和NC是否相等。若相等,说明多边形的所有弧段已找到,回到第一步继续处理其他弧段。
5. 更新弧段:查找与当前节点相连且已排序的弧段S',将其设为多边形的下一个弧段。
6. 更新多边形关系:根据S'的结束节点更新PL(S')或PR(S'),并更新当前节点NC,然后回到步骤4。
程序源代码展示了C#语言实现的算法框架,包括数据结构(arc结构体)和主函数。在主函数中调用了find()函数来执行拓扑生成过程,并打印出结果。虽然代码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基本逻辑。
这个算法对于理解GIS中的多边形拓扑生成有很好的教学作用,它通过迭代和节点连接来构建拓扑关系,有助于理解和实现空间数据的处理。在实际GIS应用中,这样的算法可以用于构建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支持各种空间分析任务,如缓冲区分析、空间查询等。
2013-03-17 上传
209 浏览量
2013-03-17 上传
2013-03-17 上传

yzc0114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J2ME移动游戏开发入门
- Struts框架深度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深度解析
- Eclipse 3.1 + Hibernate Tools: 完成配置教程
- Socket编程基础与网络字节序转换
- Oracle 9i入门:第2章 构建环境-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详解
- Oracle9i基础教程:从零开始学习关系型数据库
- Linux外壳命令详解与bash使用技巧
- Windows下Eclipse C/C++开发环境配置指南
- C++与Qt 4 GUI编程权威指南:2006年最佳实践
- 详尽的正则表达式匹配规则一览
- Ice分布式程序设计1.3.0-C版
- SpamAssassin配置指南:过滤与黑白名单设定
- Windows环境下Qt安装与DevCPP配置教程
- C++泛型编程深度探索:模板全览
- C#深度解析:从基础到面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