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中POPs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环境质量的双重挑战

0 下载量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39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关系"这一主题,由作者殷培杰针对南开大学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实验室的研究背景展开。POPs,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特性如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污染物包括DDT、氯丹等杀虫剂,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学品,以及在生活中产生的副产品如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斯德哥尔摩公约》在2001年由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旨在严格限制或禁止POPs的使用,中国也在2004年批准并正式加入,承担起减少POPs排放的责任。在中国,POPs的土壤污染源主要来自历史时期的农药使用、工业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农业活动中广泛应用的农药是主要污染途径之一,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研究深入分析了POPs如何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等介质迁移,进入土壤环境,并可能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可能通过农作物转移到食物中,对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此外,土壤质量的下降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引发土壤疾病的传播。 因此,文中提出了应对POPs污染的策略和建议,强调了监测土壤质量、实施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提高公众对POPs危害的认识,以及推动科研和技术进步,发展更环保的替代品,以期减少POP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一篇对于理解POPs污染防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首发论文,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