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版GB/T 16260.1-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模型国家标准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44 6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870KB PDF 举报
《GB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I部分质量模型》是中国的一项关键工程产品质量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该标准在2006年3月14日发布,同年7月1日开始实施,替代了先前的GB/T 16260-1996版本。它基于ISO/IEC 9126-1:2001国际标准,并采用了等同的技术内容。 该标准主要关注软件产品的质量,其内容分为五个核心部分: 1. 范围:这部分明确了本标准适用的软件产品类型、目的和预期的应用场景,旨在为软件工程的质量评估提供指导。 2. 符合性:关注软件产品是否满足预设的需求和规格,包括功能、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易用性和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3.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标准引用的相关技术文档和标准,确保了标准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其他技术标准可能成为衡量软件质量的依据。 4. 术语和定义:对软件工程中的专业术语进行定义,以便于理解和使用,如软件质量特性、度量指标等,确保了沟通的清晰度。 5. 质量模型框架:这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包括两个子部分: - 质量途径:描述了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活动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例如设计评审、测试策略等。 - 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阐述了软件质量如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得到管理和改进,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等阶段。 ISO/IEC 9126-1:2001质量模型由六个质量特性组成: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效率和可移植性,每个特性又包含多个子特性,如功能的完整性、响应时间等。这些特性是评估软件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满足用户期望的关键指标。 遵循《GBT 16260.1-2006》有助于软件开发者和质量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估标准,提升软件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这个标准也为软件项目管理、审计和合同谈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软件工程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一标准对于保证软件产品的高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