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P3.3输入与P1口输出的实现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189KB DOC 举报
"单片机实验相关知识" 在单片机实验中,通常会涉及一系列的操作和技能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下是对实验内容的详细解析: 实验1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初始化和清除内存。代码示例中的`ORG0030H`是定位程序的起始地址,`CLEAR`是一个子程序,用于将指定地址范围内的存储器清零。`MOVR0,#00H`设置寄存器R0为0,`MOVDPTR,#7000H`设定双字节DPTR寄存器指向7000H地址,`CLEAR1`循环中,`CLRA`清空累加器A,`MOVX@DPTR,A`将A中的0写入DPTR指向的地址,`INCDPTR`和`INCR0`分别递增DPTR和R0,`CJNE`是比较并跳转指令,直到R0达到预设值才跳出循环。 实验2的目标是掌握P3口和P1口的使用,以及延时程序的编写。P3.3口被配置为输入,连接外部脉冲源,每次脉冲到来时,P1口的8位输出(L1-L8)按照十六进制顺序加一。P1口是准双向口,作为输入时需先置高电平,避免读取错误数据。延时程序`DELAY`使用了嵌套循环实现,通过计数器R6和R7的递减循环来产生延迟,其中每个`DJNZ`指令需要两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长度取决于系统时钟频率。在实验步骤中,具体操作包括硬件连接、程序加载和观察输出变化。 实验步骤详述了如何进行硬件连线,如P3.3连接到K1开关,P1.0-P1.7连接到L1-L8发光二极管。程序从0540H地址开始执行,当K1开关被拨动时,通过`JBP3.3`判断P3.3状态,调用`DELAY`子程序实现延时,并控制P1口的LED显示按十六进制递增。 在实验总结中,学生应关注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操作,理解准双向口的工作机制,以及延时程序设计的原理。此外,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单片机编程、硬件接口和控制流程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实验内容是单片机学习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物联网应用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